一向以來我都有留意思捷, 而大惑不解為何之前股價一前升, 其前主席邢李(火原)則一直減持. 按理這是不合邏輯的. 莫非邢先生係一個唔貪財既君子, 有錢都唔想賺多啲, 只想和其嬌妻, 不求名利, 過一些平淡既生活. 這個可能性在金融掛帥既年代, 實為罕有. 我當時只有想另一個理由, 就是邢先生不看好思捷前景. 另外當時亦看過有想關的文章看過思捷怎樣維持高增長盈利. 當年思捷的分銷基地是在德國, 而在德國營業額亦想當巨大. 有人親自去過德國的店舖觀察, 說其生意不像想像般好. 當然, 一般人士不會到專程到德國考察, 但如果你有留意, 在香港思捷的旗艦店, 看一下人流, 再看一下街上有多少人穿思捷的品牌, 就可以有個領會.
所以我想其高增長能否支持其高的股價, 答案是否定的. 等如高漲的潮水不可能永遠把礁石掩蓋, 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. 問題是何時會出現而已. 不過說也奇怪, 思捷真是賺很多錢? 其現金非常之充裕, 多年以來還可保持派息, 而不影響現金流, 實在今人讚嘆其管理人財技之了得. 不過巧婦難為無米炊, 當公司可用的資源快將用盡, 業績不能再修飾時, 舊一班管理人全身而退, 留下一堆爛灘子, 股價又怎麼會不插水呢?
縱觀股檀歷史, 神話爆破的例子多不勝數, 較有名的為:
1) 佳寧集團 (由1元升至17.9元至破產)
2) 彩星集團 (忍者龜熱潮, 兩年內颷升30倍. 說來慚愧, 我現在還對這個忍者龜不離不棄.)
3) 電訊盈科 (8號仔, 係好多香港人既痛. 身為一代藍薵股, 竟可以蒸發96%市值)
其實, 股票市場, 一向都係大戶(有財力有勢力人士), 推高個票價, 再高價賣比我地啲散戶. 佢地通常個高價會維持一至兩年, 其中又大放好消息, 又賣公司前景. 温水煮蛙, 令人一啲都唔覺個股價貴, 重要長升長有. 不要以為三四線小股才會這樣, 一線藍薵股, 玩法仍是相同 (以下股票不計谷底, 只計高位與現價之跌幅之約數):
1) 滙豐控股 ($150->$63, -58%)
2) 中國移動 ($150->$79, -47%)
3) 和記黃埔 ($132->$65, -51%)
4) 宏利金融 ($353->$97, -73%) (呢個可算係我投資一二線股既最大創傷)
....
如果有人問我下一隻神話之爆破是哪, 我想我會對騰訊控股(700)有好大戎心.
在這做一個總結: 如果想收息養老, 先不要買高增長股. 作為長線投資者的人, 不可能承受到股價的下跌的損失. 另外, 再安全的股票, 還是有可能下跌到不可能的價位, 甚至破產收場. 所以懂得分散投資才是王道. 最後就是買股時機, 長線投資人士, 切忌心急, 一定要等心儀股跌到低殘, 才大手出擊. 例如中電控股(0002), 當股價下跌至50元樓下, 我會樂意大手買入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