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電車(1904), 一個纜車(1888), 見證了香港交通公具百年來的改變, 實為香港歷史文化資產. 而遊客到香港, 大多數都會嘗試乘坐這兩種交通工具. 証明它們是很有香港特色.
纜車與電車的分別, 主要在於它們在市民日常生活的關連性. 前者每日乘客量約為1萬人次, 後者則為約24萬人次. 所以電車服務和部分香港市民的生活, 可算是息息相關的. 但其實有更多的港人, 是不會選擇坐電車的, 因為有其他更舒適和快捷的交通公具.
社會有很多聲音要求取消電車服務, 其理由有: 電車車廂殘舊, 令乘客感到不舒適; 電車路軌佔用兩條路線, 相對其載客量, 明顯的不符效益; 電車發出過大噪音, 影響附近之居民; 一輛電車壞了,足以造成全線癱瘓.
可能有人覺得香港電車是過時產物, 但也有其優點: 使用電力, 十分環保; 車費低廉, 2元可走一程.
雖然電車的缺點看似多於其優點, 但我還是其支持者. 每次我放學回家, 由北角至銅鑼灣一段, 我都會坐電車. 電車的位子雖然有點窄和硬, 而行車時又會發出很大噪音和車廂略為搖晃, 可能是習慣了的關係, 感覺上問題不大. 反而我很享受, 在車廂內, 打開窗子, 清風送爽, 身邊車輛飛過, 兩旁店舖的燈光招牌近面而來又淡淡而去的那種遊車河感覺. (電車男遊車河, 哈哈)
回說正題, 我想電車貴為香港歷史文化資產, 應好好保存. 但願新電車管理人上場, 可以引入新資金以改善電車服務, 而不只是單單為金錢利益而加價及裁員減薪.




